周武王姬发 人们真的叫他姬发吗

各位老铁们,大家好,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周武王姬发,以及周武王的时候,人们真的叫他姬发吗的相关问题知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,谢谢大家了哈,下面我们开始吧!本文目录周武王的时候,人

各位老铁们,大家好,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周武王姬发,以及周武王的时候,人们真的叫他姬发吗的相关问题知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,谢谢大家了哈,下面我们开始吧!

本文目录

  1. 周武王的时候,人们真的叫他姬发吗
  2. 姬发为什么叫周武王
  3. 武王姬发封神了吗
  4. 历史上大周才建立两年,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
  5. 周幽王和姬发关系

周武王的时候,人们真的叫他姬发吗

谢谢邀请,周朝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,分为西周和东周。周武王姬发继承了父亲周文王姬昌的遗志,兴周伐纣,在军师姜尚等文武大臣的辅佐下,最终灭了殷商,建立了大周。

传说中周文王有100个儿子,但据有证可考的只有17个,当然,大多数不是亲生的,是收的义儿,也就是养子。他亲生的大儿子叫伯邑考,二儿子叫姬发。

周武王其实姓姬,叫姬发,周不是姓是氏,族的意思,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叫法是谥号。也就是封号。

在古代,国王的儿子应该叫做王子或太子,王公的儿子称做世子。所以武王姬发就有了一个太子发的名称。

那时候,人们还是不能对武王直呼其名的,因为当时也有当时的礼数。如果你觉的对我的回答表示不认可,那我就还为你透露一点,因为文王不在了,武王的母亲或年长的伯叔们偶尔私下还是可以叫一叫姬发的名字的。这样回答你该满意了吧?

姬发为什么叫周武王

周武王姬发,姬姓,名发(西周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[wǔ]王),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,岐周(今陕西岐山)人,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。

约前1056年文王崩逝,姬发继位,号为武王。武王继位后,继承父志,重用太公望、周公旦、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,周国日益强盛。约前1046年,武王联合庸、蜀、羌、髳卢、彭、濮等部族,进攻商纣行在朝歌,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,是为牧野之战。殷商大败,纣王自焚于鹿台,殷商灭亡。周王朝建立,定都镐京(今陕西西安西南)。

武王姬发封神了吗

在电视剧封神榜里面,武王姬发没有封神,武王姬发和姜子牙一起伐纣,后来他当了皇帝,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,武王还活着。

历史上大周才建立两年,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

周武王伐商建周后,不仅没有大功告成的喜悦,反而忧心忡忡,以至于夜不能寐,两年后便郁郁而终。

要知道,伐商建周的最终成功,是周国付出了三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才换来的结果,按理说,此时应该高兴才对。

但是,周武王却相当惆怅,甚至吃不下饭,也睡不着觉。

那么,周武王到底在发愁什么呢?

周朝的建立

当初,周武王的祖父季历活着的时候,因为受到了商王武丁的器重,得以带兵征讨周边的蛮夷部落,因此季历就立下了不少战功。

有了战功,就得到了武丁的赏赐,因此,周国在当时的势力范围就不断扩大,同时实力也水涨船高。

等到了商王文丁继位时,周国俨然已经成了一方诸侯强国。

对于周国的强大,文丁表示十分担忧,担心将来会尾大不掉,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文丁就想到了一个主意,那就是擒贼先擒王,将季历杀掉。

于是,在文丁的设计下,以要封季历为“方伯”的名义,将季历“诓”到了殷都。

之后,季历先是被幽禁,过了数年又被处死。

季历死后,其子姬昌继位,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周文王。

按理说,父亲被殷商所杀,作为儿子的姬昌,理应起兵讨伐才对,况且,当时周国已经颇具实力。

不过,姬昌并没有这么干,而是选择了隐忍。

为什么呢?很简单,因为在姬昌看来,当时的周国,实力还远远不够,不管是兵力还是向心力,都还不具备推翻殷商的条件。

所以,姬昌表面选择隐忍,暗地里却在不断积蓄力量。

首先,他为了让天下更多的人站在自己这一方,就广施仁政,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投靠自己。

当时商王纣十分残暴,发明了一种“炮烙”的刑罚来惩罚犯错的人,这种刑罚相当残忍,即在火坑上摆放一根抹了油的铜柱,让犯人从铜柱上走,而因为太过光滑,犯人们纷纷掉进火坑被活活烧死。

而殷纣王却以此为乐,这就让天下人对他怨声载道。

对此,周文王就向殷纣王提出,愿意用自己的一块封地作为交换,来换取殷纣王废除“炮烙”这种残酷的刑罚。

殷纣王一听,不就是个用来取乐的刑罚吗?废了就废了,况且还能得到一块地,何乐而不为呢?

因此,双方达成协议,事后,殷纣王十分开心,觉得占了个大便宜。

而实际上,这就是周文王争取人心的一个手段,当天下人听说他为了废除这个刑罚,甘愿用一块地当代价后,都觉得周文王是个难得的仁爱之主。

而在赞扬周文王仁爱的同时,殷纣王的残暴之名,也被传播得越来越广泛。

这样一来,周文王的声望,经过这件事之后得到了暴涨,周国在众多诸侯之间的地位也水涨船高。

到了后来,那些势力较小的诸侯国,一旦遇到什么事情,都会去找周文王主持局面。

而作为天子的殷商,就这样愈发被诸侯们冷淡。

除了建立自己的声望,同时收买人心之外,周文王在当时还想尽一切办法剪除殷商的羽翼。

殷纣王虽说残暴,但脑子还是比较好使的,在周国获取了巨大声望后,他也意识到周文王是个隐患。

于是,他就像当初商王文丁抓周国的季历一样,将周文王也抓到了殷都看管起来。

不过,殷纣王并没有杀掉周文王,而这么一来,就让周文王抓到了机会。

他安排周国的大臣,向殷纣王送去了大量的奇珍异宝,由于送得实在是太多,让殷纣王都觉得不好意思了。

于是,看在这么多奇珍异宝的份上,殷纣王决定将周文王放回周国。

并且,殷纣王又赏赐给了周文王一样东西,不过,当时的殷纣王万万没想到,正是这件东西,几乎要了殷商的命。

什么东西呢?简单来说,就是弓矢斧钺。

可别小瞧这两样物品,其背后象征的意义十分重大,有着它们,就代表着周国有了征伐之权。

说得更简单点,就是周国可以凭借着征伐之权,来攻打其他的诸侯国,并且,商王朝不仅不会干涉,还会承认其征伐的合法性。

这是其他诸侯梦寐以求的权力,而现在周朝拥有了。

在此之后,周文王借助这个征伐之权,对那些忠于殷商的诸侯国开始逐一讨伐,最终将大部分殷商地“死党”消灭。

如此一来,殷商就在不知不觉中,羽翼被剪除了一大半。

做完这一切后,周文王去世,其子姬发继位,也就是周武王。

周武王除了继承父亲留给自己的基业外,同样也继承了周文王的隐忍,在他登基后,没有第一时间伐商,而是同样选择了等待。

他在等一个能以最小的代价,获取最大胜利的时机。

终于,在数年后,殷纣王带着大量兵力出征东夷时,周武王意识到机会来了,趁着殷商此刻国力空虚,起兵,伐纣。

最终,在经历了牧野之战后,殷纣王大败自尽,殷商亡,周朝建立。

周武王的忧虑

不过,伐纣虽说胜利了,周武王却开始发愁了,愁什么呢?愁那些当初跟着自己一起伐纣的诸侯们。

当初,周武王孟津观兵时,现场来了八百个诸侯,而牧野之战时,参与的诸侯更是达到了上千个之多。

这些诸侯,有多少个是真心臣服于周朝的,又有多少个是“骑墙派”,周武王心里没底。

如果在这个时候,某些“骑墙”的诸侯联合起来,再来一个类似于周朝推翻殷商的举动,那么周朝很难顶得住。

周朝一旦顶不住,那么自己积蓄了上百年才取得的胜利果实,就会被别人摘走。

换句话说,自己辛辛苦苦忙活一场,却为别人做了嫁衣。

周武王的这种担忧,可以说是不无道理,虽说牧野之战中,大批诸侯参与了伐纣联军,但是保不齐有人在事后会眼红,毕竟他们亲身参与了推倒殷商的全部过程。

既然能推倒殷商,那也可以推倒周朝。

所以,天下这么多大小诸侯,始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。

正所谓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难,周武王当时面临的处境,正是如何才能将众多诸侯彻底收服,不再让他们成为周朝的威胁。

而这还不是最让周武王头疼的,最让他担忧的,是殷商的残存势力。

殷纣王虽说已经死了,但并不代表殷商的势力完全被消灭。

当初纣王死后,周公向武王提出,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统领殷商旧族,并让其留在朝歌,这也算是周武王向天下展示自己仁政的好机会。

不过,周武王十分不放心,担心武庚会在朝歌不安分,最终,还是姜子牙提出,把武庚留在朝歌也行,不过得有人监视才行。

之后,周武王将自己的三弟管叔、五弟蔡叔、八弟霍叔调到了朝歌周边,围绕着朝歌建立了邶、墉、卫三国,说白了就是监视武庚,史称为“三监”。

做完这一切后,周武王才放心离开朝歌,回到了周国的旧地。

但没回去多久,他就听到奏报,说殷商旧民为庆祝武庚留在朝歌,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,更让周武王糟心的是,不少小诸侯国,还送去了贺礼。

这些诸侯国之中,不乏有一些死忠于殷商的,他们视周朝为死敌,时时刻刻的在准备着如何反攻周朝。

本来周武王用怀柔的政策安置武庚,就是因为忌惮殷商的旧势力,但没想到的是,他的怀柔政策,却让武庚得寸进尺,而殷商的旧势力则一步步扩大。

甚至发展到后来,周武王越是安抚众诸侯国,诸侯国却越是和武庚走得近。

比如其中的徐、奄、薄姑、熊、盈等国,甚至都不来朝贡周朝。

更过分的是,武庚对忠于殷商的诸侯,大加笼络,同时还暗地里联络东夷方国等部落。

他想要做什么?不言而喻。

按常理来说,周武王此时只需要用武力,就会解决大部分问题,但关键就在于,当时的周武王不敢轻易动武。

一来,刚经历大战后,周朝整体实力虚弱,二来,当初征讨东夷的商国军队已经撤回。

这一切,都让周武王颇有些投鼠忌器。

还有,殷商是如何覆灭的,周武王也是历历在目。

当初,周武王讨伐殷商,就是趁着商纣王出兵后才进行的,如今要是他也把兵力投入到平定那些诸侯上,或者举兵讨伐武庚,说不定就会重蹈殷商的覆辙。

要知道,周围盯着周朝的诸侯着实不少,若是周朝在大战中实力受损,那么这些诸侯国随时都会捡漏。

这一切,让周武王如何不担忧?

既有摇摆不定的诸侯,又有随时准备报仇的死敌,这就是当时周武王面临的局面,也是他发愁根本的原因。

解决办法和对策

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周武王想了很多办法,总体来说,他做了三步。

首先,迁都洛邑。

周王朝的旧地,原本在关中,这里距离中原距离过于遥远,不利于辐射和统治中原,更不利于震慑诸侯。

因此,在伐纣胜利之后,周武王所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营建洛邑。

其次,就是分封诸侯,将周朝的王族,以及打天下的功臣们,分往各处战略要地。

比如,姜子牙被分往淄博,建立齐国,周公之子伯禽被分往曲阜,建立鲁国,诸如此类的分封还有不少,总之,就是把自己人遍布全国南北。

还有,就是采取文治,让天下人传递出不再动武的意思。

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,就是当时周武王所做的举动,通过这一举动,他向天下传递出一个信号,那就是以后不会再有战争,可以休养生息了。

通过这一系列举动,周武王认为周朝的天下稳了,可以把天下交给后人了。

但可惜的是,事情的发展往往违背人的意愿,在他死后没多久,“三监之乱”随即爆发,差一点就终结了周朝。

从表面上看,三监之乱是殷纣王的后人武庚意图恢复商朝,因此才爆发的战争,但实际上,究其根本,还是周朝在大肆分封上,触及到了原殷商贵族的利益所致。

毕竟周武王大肆分封周朝的新贵,必然会剥夺殷商贵族的封地,这些人,肯定不乐意。

最终,还是在周公和姜太公的配合下,三监之乱才得以平息。

事后,为了杜绝殷商王族这个隐患,周公采取了“分而治之”的策略,其中一部分殷商王族,被迁徙到周朝的各个诸侯之下,还有一部分,被封到了更远的地方。

之后,周公颁布周礼,并将周礼推行天下,这样一来,原本天下松散的诸侯,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,由此,凝聚力就相对提高起来。

可以说,周礼的出现,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跨越式的进步,它促使天下从一个松散的组织,转变成了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共同体。

由此,周朝坐稳了天下,开启了数百年的统治。

总结一下,当初周武王伐商建周后,之所以忧心忡忡,主要还是应了那句“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”的话,既有随时随地倒戈的小诸侯,又有虎视眈眈的殷商遗族,内忧外患之下,这才让周武王十分焦虑。

好在他的一系列安排结局了部分问题,加上在他死后,周朝的相关政策,也算是弥补了部分问题缺项,这才使周朝的统治得以最终稳固。

周幽王和姬发关系

祖宗和子孙的关系

周幽王和姬发关系是祖宗和子孙的关系,姬发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,壮大力量。武王审时度势,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,等待时机。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,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新都镐京(今西安)。

关于周武王姬发和周武王的时候,人们真的叫他姬发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bzw11.com/2078.html